通信电源安全运行是由多种因素和环节所决定的,它与设备质量、工程勘察与设计、运行方式选择、建设管理、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相关。其中对于设备选择、方案设计、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。一个先天不足的通信电源系统将造成通信安全的风险和后期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重复投入。
若电源系统不能输出规定电流,电压出允许波动范围,杂音电压允许值时间并持续10s以上者均判定为系统故障。原交流系统中的电压、频率或波形畸变出规定范围持续时间大于60s者均判定为故障。为此,要通信电源系统的性,有条件的通信部门应尽量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电输入,并设置2路市电电能自动倒换装置;所用设备要选用性高的高频开关整流设备,采用模块化、热插拔式结构以便于换,并合理配置备份设备。任何新技术、新设备未经充分验证、试运行前均不得进入供电系统。供电方式要大力推广分散供电,使用同一种直流电压的通信设备采用两个以上的立供电系统,这也是今后通信网络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、各种新业引入的新要求。为了尽量缩短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,要经常分析运行参数,预测故障发生的时间并及时排除。还要提高技术维护水平,采用集中维护、远程遥信、遥测维护。
由于整流器对瞬时脉冲干扰不能消除,整流后的电压仍存在干扰脉冲。蓄电池除有存储直流电能的功能外,其等效电容量的大小与蓄能电池容量大小成正比。因此,维护检修蓄电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,虽说蓄电池组都采用了免维护电池,但这只是免除了以往的测比、配比、定时添加蒸馏水的工作。但因工作状态对电池的影响并没有改变,不正常工作状态对电池造成的影响没有变,所以蓄电池的工作全部是在浮充状态,在这种情况下至少应每年进行一次放电。放电前应先对电池组进行均衡充电,以达全组电池的均衡。放电过程中如有一只达到放电终止电压时,应停止放电,继续放电须先排除落后电池后再放。核对性放电不是追求放出容量的百分比,而是关注并发现和处理落后电池,经对落后电池处理后再作核对性放电实验。这样可防止事故,以免放电中落后电池恶化为反电池。平时每组电池至少应有8只电池作标示电池,作为了解全电池组工作情况的参考,对标示电池应定期测量并做好记录。在日常维护中需经常检查的项目有:清洁并检测电池两端电压、温度;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,检测连接条压降;电池外观是否完好,有无壳变形和渗漏;柱、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逸出;主机设备是否正常等。免维护电池要做到运行、日常管理周到、细致和规范,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况,从而延长使用年限;直流母线经常保持合格的电压和电池的放电容量;电池运行和人员的安全。这是电池维护的目的,也是电池运行规程中包括的内容和运行规则。当电池组中发现电压反、压降大、压差大和酸雾泄漏的电池时,应及时采用相应的方法恢复和修复,对不能恢复和修复的电池要换掉。但不能把不同容量、不同性能、不同厂家的电池联在一起,否则可能会对整组电池带来不利影响。对寿命已过期的电池组要及时换,以免影响到电源系统和设备主机。
通信电源是各种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,电源系统的性是影响通信系统性的重要因素。通信电源系统由交流供电系统、直流供电系统和相应的接地系统构成。交流供电系统包括电网高低电源、油机发电机组备用电源(长时间备用电源)、重要部门的UPS电源;直流供电系统则由整流器、蓄电池(短时间备用电源)、直流变换器以及相应的配电柜组成;良好的接地和防雷装置,可以提高通信质量,确保通信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。
采用通信电源集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:
1、 实现了通信电源设备少人、无人值守和集中维护;
2、 提高了维护效率,降低了维护成本。
3、提高了对通信电源设备的维护管理水平;
4、 提高了通信电源供电质量,使供电系统具有高的性和经济性;
5、 充分发挥了计算机技术优势,使电源设备管理向自动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;
电源系统,通常选用双母线或冗余并机的供电方案供电,满足小型数据中心服务器等IT设备高性用电要求。双母线供电系统,有两套立UPS电源供电系统(包含UPS配电系统),在任一套供电母线(供电系统)需要维护或故障等无常供电的情况下,另一套供电母线仍能承担所有负载,机房业务供电,确保数据中心业务不受影响。冗余并机供电系统,采用UPS冗余并机的方式,提高供电系统的性,数据中心供电。